邓将军之所以说此事几乎不可行,也是作为一个专门的军事家,在专业角度给出的分析。

        因为他的军队毕竟不是一支私军,想要谋反,需要稳固的根据地、持续不断的兵源、充足的后勤粮草补给,以及一个足够有号召力的造反理由。

        而这些,韩甫岳将军都没有。

        正如邓将军所分析的,韩甫岳将军此时所率的大军,后勤粮草都是由朝廷供应。一旦朝廷断粮,大军人吃马嚼,耗费甚巨,这些粮草又从哪来呢?

        而且,一旦叛乱,其他各路的大军都不需围剿,只要后撤,让韩甫岳将军的大军暴露在金人的大军之中,伺机而动。

        到时候,两面夹击,又无粮草,而且士卒必然军心涣散,战败就是定局。

        所以从韩甫岳将军的视角来看,当时遵旨才是唯一的选择。

        因为遵旨,一来可以保全大军,不让金人渔翁得利;二来可以展现出自己忠君报国的拳拳之心;三来,就算自己退了,只要不死,未来就还有再起的机会。

        只可惜,他唯一算错了一点,就是齐高宗与秦会之两人的无耻程度。

        赵海平已经看到了回去的结局,自然不想重蹈覆辙。哪怕是有可能众叛亲离、兵败身死,他也要打到最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