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要让物质无限的充裕起来。
这个其实本来差不多就已经做到了。毕竟是耗尽天下之力来奉养一国,大明百姓的生活本来就非常充裕。不过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物资本身的运输效率是有极限的,产品的丰富程度也是有限的。
这里是应天,应天处在轻工业生产的核心地位,所以时常可以迅速地响应这里的市民的需求。
应天市场的商品是非常丰富的,除了商洛喜欢喝的几个口味的盐汽水没有之外,别的东西想要什么也基本都有。比如拿冷饮来说,就有冷饮制造、冷饮加工机械制造、冷饮分销等等的一整个产业网络,不同的层级互相叠加在一起,为一线的消费者提供了非常多的选择。
然而如果把距离拉远——一直拉到辽东去,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应天可以同时售卖十几种口味的可乐,但在辽东并非是轻工业生产的中心。可乐拉过去之后,可能只能有经典的香草口味可以保证不断货,而其他口味则不然。因为消费端和生产端离得太远了,南直隶的生产中心很难直接去响应几千公里之外的零售市场的需求,只能根据前一阶段的反馈来指定消费计划,但与市场的即时反馈相比较起来,必然是滞后的。
这种情况下,编绘器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直接打通了从生产到消费的所有渠道,它就直接在“你家厨房里”生产。想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想要什么口味就生产什么口味,一点都不会产生浪费。
这样一来,商品得以丰富,消费者的选择更多,付出的代价也会更少——因为虽然是魔法,但编绘器的消耗是完全可控的,只需要用电加联网就可以。电力提供能源,网络提供燃素。
“话说回来,其实见过这种生产模式。”
【你见过的?在哪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