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手机OEM产能需求有七成,也就是一亿部手机产能需求落在国内,但鸿盈科技有什么脸,说能吃下其中的60%?
现在鸿盈科技大搞价格战,看似抢到一些业务,但一方面鸿盈科技刚转型,规模非常有限,能抢到手的也都是低端边角业务,对已经进入手机OEM产业的台资大厂影响不大,所以没有引起激烈的竞争。
不过,鸿盈科技真想试图吃下60%的市场,背后资本实力雄厚的台资大厂会轻易退让?
其他不说了,星视有朝一日会轻易将爱立信的代工业务让出去?
还是说星视玩不起价格战了?
因此,郑仲湘跟林杰他们分析,更大的可能是萧良对将来手机OEM产业的发展规模,判断跟主流机构完全不一样。
这一点从萧良当年在华商经贸交流大会上的演讲,也是能补窥端倪的。
萧良对内地的经济,对全球产业往内地转移的速度及规模,确实要比主流经济学家、分析师们乐观得多。
郑仲湘他们将五年往后国内手机OEM产业发展预测放宽一倍还是远远不足,感觉需要将五六年后,每年国内OEM手机产量预测,毫无理由的放宽到三亿部以上,才能勉强支撑鸿盈科技激进到没边的发展计划。
然而就算如此,鸿盈科技未来也需要依托价格战去抢夺20%的市场份额,也将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很难扭亏为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