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你们在电源控制以及其他安全控制技术有很大的突破?”杨荣衍说道,“这些技术都非常关键啊,我怎么没有关注你们申请相关专利?”
“说实话,我们在这些技术领域,确实还仅处于初步摸索积累阶段,这不是谦虚,”
萧良说道,
“我们目前一辆高尔夫球车动力系统仅仅采用不到一千节电池串联,行驶速度也限制在五十公里时速以下,与真正意义需要采用七千节电池串联、最高时速要达到两百公里以上的实用型电动汽车,安全、操控等方面的要求,是完全两个概念。同时,欧美国家在高尔夫球车这类产品领域的安全认证标准,也要比公路上飞驰的汽车放宽很多。所以,我们初步的技术摸索,并不能算取得关键性的突破,只能说是初具雏形吧,也没有申请专利的必要。我相信现在应该有不少欧美同行,在这一领域所做的研究工作,并不滞后于我们……”
萧良没有动不动就申请专利,主要是他心里很清楚,目前他们除了电池技术能称得上领先外,电机、电控等更多关键技术领域,即便是联合国内的车企、研究机构,也是远远落后于海外同行的。
通用的EV1电动汽车,除了太过昂贵,每辆造价高达25万美元,在续航里程、充电时间等等方面也不尽人意,但其在电力驱动、铝结构、回馈制动、感应充电、热泵、高度电气化、汽车电子以及复合材料的关键金属等等领域,所展现的领先技术,却是蜗巢科技及国内车企、研究机构此时鞭长莫及的,也绝非蜗巢科技随便砸三五十亿,花三五年时间就能尽数弥补的。
蜗巢科技目前在锂电池热失控研究以及电源管理等领域,也主要是萧良借鉴前世的经验,建立了一些优势。
这些优势,在电动车市场至少十年以上的培育周期以及海外更为雄厚、高精尖的汽车整体制造技术面前,是极其薄弱的。
他现在就迫不及待的申请专利,等十八个月专利保密期一过,到时候却远没到拿出成熟产品抢占市场先机,蜗巢科技除了在相关领域提前暴露自己之外,还有其他什么好处?
不过,萧良既不急着抢注专利,却又迫不及待将刚刚形成雏形的电池、电机以及电控技术,应用到高尔夫电动球车产品上出口海外,主要还是想吸引到个别欧美企业或具备相应技术实力的科技公司的关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