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
休整了两个时辰,李善道军分大小两部,董法律率本部西北而上,往去支援王须达、王君廓;李善道自率主力,沿涑水北岸前行,向百十里外的蒲坂城外冒着夜色开进。
如从半空望下,就像一长一短的两条火蛇,在涑水与虞乡、桑泉等城邑之间,朝着西南、西北两个方向蜿蜒。而若再从更高一点的空中望之,又可见在西北百余里外的虞乡、桑泉两座县城间,两支兵马分处北、南,才刚停下白天的激战,双方兵士打着火把清理战场,救回己军伤员,掩埋己军阵亡将士的尸体,两军主力正作对峙相持之态;西南到蒲坂县城沿途,官道上、官道两边的草丛、灌木茂密的野地上,多见被丢弃的刀、矛、盾、甲等军械,以及时或可见的没办法再行走的伤员等等,——这些军械都是唐军丢弃,伤员也都是唐军将士。
董法律部且不必多说。
李善道所率主力,经两个时辰的休整,已恢复体力,前进的颇为迅速。
有罗忠营的辎重兵随军,推着辎车,一路拾取唐军兵士丢弃的军械;杨粉堆部的斥候,三五成队,四下散出,打探远近,见到委顿道边、野上的唐军伤员,悉杀之,割掉耳朵以为军功。
——再严明的军纪,当下这个时代,也做不到后世那支英雄部队一样。大部分的将士能够遵守李善道“禁止扰民”的命令,已相当难得,而对敌人的伤员,尽管李善道制定了“优待俘虏”的政策,可要想让全军将士都能执行此策,宁肯不要军功赏赐,却亦显是不可能的事情。
“水至清则无鱼”,又云之,“不聋不哑,不为家翁”,李善道清楚,他“优待俘虏”的政策其实是超乎了这个时代的背景,因对部曲杀俘、以获赏赐的事情,有时也只能只当不知。不过好在,大面积的杀俘,或者当众的杀俘,至少在李善道的严令下,没人敢干,这就行了,比别的割据势力,已是强上很多。——饶以李密、李渊之嫡系,杀俘求功之事也屡见不鲜。
行军多半夜,到天亮时,距离蒲坂县城不到三十里地。
数骑从南边驰马来到,领头之人,李善道认识,是窦建德一个姓张的养子。乃是窦建德接到了李善道令他今早向涑水对岸之唐营发动总攻的军令,特遣其养子来向李善道回禀。
听完窦建德这养子的禀报,李善道说道:“你即刻还回,告诉窦公,辰时前,我军可达蒲坂城外。我军到至后,稍事休整,便会对唐营展开攻势。望窦公勉力督率王伏宝、高雅贤、吕崇茂诸部全力进斗,争取於午时前后,攻下对岸之唐营,渡水与我合兵,共破独孤怀恩大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