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西侧,自北向南,青城山、鹤鸣山、峨眉山连成一线,这不必多说。再往西,还有二郎山、四姑娘山、西岭雪山、瓦屋山、牛背山、龙苍山等等名山,这其中,便包含天台山。

        在东方的会稽,也有一座天台山,名字一样,也都是依山势形貌而取的名。但这两者也有一些差异。

        程心瞻曾游历会稽,那边的天台山他是见过的,也很有印象,当时在谷辰出世的那一天,天台山曾出手阻拦过的,虽然只是做做样子而已。

        他记得,那是一处秀丽的群山,并不高,但是丘陵连绵起伏,绿树如涛,天台之名源自于最高峰是一座平顶山,也是天台山派的祖师殿所在。

        此时,他与冯济虎从坎离山一路往东南而来,已经行了有六百余里,抬眼就能远远看见蜀西的天台山了。

        在那一片崇山峻岭之中,天台山也十分好认,程心瞻也就知道这里的天台山因何为名了。那山自东北向西南分作极为明显的三阶台地,一台高过一台,最高的那一台已经在云层之上了。

        看惯了险峰、秀岭、石林,才从鲁东见过别开生面的九顶铁槎,如今又在蜀西见到层层递进的三阶天台,所谓自然鬼斧神工,不外如是。

        然而,真正让蜀西天台山扬名的,还不仅仅是此山的峻峭风光,而是那座位于最高天台上的锁妖塔。

        相传,在五千年前,南朝时期,那时蜀中还没有玄门的说法,佛道共居,蜀中佛门还要昌盛一些,力压道门。时逢梁武帝信佛,下旨各地大兴佛塔,当时的蜀中佛门也顺应俗世的这股兴佛浪潮,找到了天台山,搜集天下金刚白玉石,在最高处天台顶上修建了一座极为华丽的佛塔,用以存放高僧舍利与经书,当时有「蜀中第一舍利塔」之称。

        这座佛塔一直矗立到唐初,那时又逢高僧西游,佛门再度大兴,这座佛塔也被再度重修翻新,布下无数禁制,以防舍利与经书蒙尘,那时已经是名冠西南的宝塔,称作「西南第一功德塔」。

        不过那时的佛门东西正统之争愈演愈烈,佛门已经是烈火烹油,在第二次神仙杀劫中,虽然古西方佛教被驱除出神州,但神州佛门亦是元气大伤,等到第二次神仙避世浪潮结束后,蜀中已无高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