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确定要参与到阿波罗科技这一可能会是本世纪最伟大企业的行列中来的时候,我和林生聊了很多次。

        我们需要建立互信的基础,需要构建管理的边界,需要对未来的愿景有一定的共识等等,包括我们每个位置要招怎样的人,都需要详细的沟通。

        我身边朋友在知道我去阿波罗科技任职之后,很多人想跟着我来做高管,这背后是我的号召力,同时也是林生的号召力。

        但我不可能把我朋友故旧全部招来,一方面他们在能力上不一定适配,另外一方面我们需要做的是一个全新的企业,而不是一个航天领域的腾讯。

        和腾讯比起来,阿波罗科技的崛起速度更快,但面对的情况又更加复杂,因为市面上没有竞争对手,没有外力来逼迫你进步。

        以可回收火箭和登月为例,如果我们故步自封的话,我们就靠可回收火箭任务和登月的商业版权运营就能活的很好。

        坐稳商业航天领域的头把交椅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但林生提出的愿景短期是在月球建立永久基地,中期是拥有常态化往返于火星-月球和地球的航班,在火星建立小型基地,长期则是把火星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这样的愿景,则是我们自己和自己竞争,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浪费。

        我们反而同时面临着两个困境,第一个是日子太好过导致需要有足够的内驱力,第二个是如果愿景推进速度缓慢,很容易内部滋生出倦怠情绪。”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