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胜站在徐达身侧,这位同样功勋卓著的老将,面色灰败,眼神空洞地望着天幕,却仿佛什么都没看进去。
他下意识地摩挲着自己腰间并未佩带的刀柄,那上面曾沾染过无数敌人的鲜血,象征着无上的武勇。
如今,这刀,连同它所代表的荣耀与权力,都将在未来的格局中黯然失色。他喉头滚动了一下,最终只化作一声轻若蚊蚋、却又重逾千钧的叹息,消散在压抑的空气中。这叹息,是所有老勋贵心中共同的悲鸣。
而蓝玉,这位以勇猛桀骜著称的年轻勋贵,他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和暴烈。
他死死盯着天幕中于谦在城头指挥若定的身影,眼中的火焰并非钦佩,而是燃烧着熊熊的不甘与屈辱!
一个从未真正上过战场、靠着科举上位的文官,此刻竟成了大明最后的希望?成了执掌天下兵马的尚书?!这简直是对他们这些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武将最大的侮辱!
“操!”蓝玉从牙缝里狠狠挤出一个字,声音不大,却充满了戾气,他猛地一拳砸在自己大腿的甲片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引得周围人侧目。
他不管不顾,胸膛剧烈起伏,低吼道,“让一个耍笔杆子的站在城头号令三军!老子们在漠北砍鞑子脑袋的时候,这帮酸丁还在娘胎里背‘之乎者也’呢!就该让老子带兵去!老子倒要看看,那些瓦剌蛮子的脖子,有没有老子的刀硬!”
他的咆哮,并非针对此刻的于谦,而是对整个未来勋贵地位崩塌的愤怒宣泄,是对那即将逝去的、属于武人荣光时代的最后嘶吼。他身边的王弼、耿炳文等同样出身行伍的将领,虽未出声,但紧握的拳头和铁青的脸色,无不昭示着他们内心与蓝玉同样的激愤与悲凉。
奉天殿另一侧,文官队列的气氛同样凝重,却带着另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
六部的重臣们,看着天幕中于谦总揽兵权、力挽狂澜的身影,看着孙太后依靠文官体系稳定朝局的举措,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晰地意识到:经此土木堡之变,大明未来的权力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