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他在弹劾完张说之后所受到的启发,只要将御史台整合控制起来,那就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能够对包括宰相在内的所有朝臣都形成有效的监督。

        他这样的专权行为也恰好迎合了圣人的用人思路,一如之前张说改组中书门下、将朝政大权揽于一身。

        对圣人而言,并不需要对外朝百司所有人事和程序全都了如指掌,只需要确定主管的官员合不合格、值不值得再继续任用,就足以掌控朝政大局。

        0187千载春秋,何益今人

        但是很显然在这一件事情上,崔隐甫属于是弄巧成拙了。

        崔隐甫这里还在强调自己对御史台的监管卓有成效、不会再随意攻讦某位大臣,但是一旁的张九龄却开口说道:“大夫此言谬矣,鹿筋虽韧、不可系鲸,千钧之重,安能悬于一发?

        御史,君王之耳目也,是为司刑掌宪、遇事则鸣,所以造台储之;大夫,御史之班首也,是为耳目长清、声气更洪,所以设位待之。

        天视天听、昏明与否,岂决于大夫?事若不可及时有论、奏弹纠正,则宪台何用?事付《春秋》,虽千载定论,何益今人?”

        不只是出于政治立场的不同,张九龄本身就非常反感大臣对言路的把控、对御史的限制。此时听到崔隐甫明明在有错的情况下还如此振振有词,他顿时也按捺不住,直接发声控诉起来。

        “张少卿休言千载,我今至矣,又何碍于事!”

        崔隐甫听到张九龄也加入到争吵当中,当即便又沉声反驳道。

        张九龄虽然一副慢条斯理的模样,但辞锋却是不弱,闻言后当即便又反问道:“大夫今乃至,前又何在?今是大夫待事,还是事待大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