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之前张义等人回洛阳去汇报各地织坊已见绢布五千余匹,也真是报喜不报忧了。事实则是,就连郑州织坊运行这么顺利的织坊都还在亏损状态运行着,其他的地方亏损比例只会更高。

        不过这些开支当中,成本占比最高的还是饮食的消耗,之所以每人饮食成本达到三十钱之多,根本原因还是大灾之年粮价激增,斗粟达到上百钱之多。

        须知在封禅之年,洛阳一斗米时价才只十几钱,如今则达到数倍的增幅,也就让生存成本大增。

        换言之随着灾情过去,粮价重新企稳,以及织工们的工时延长、绩效增加,织坊这种运作模式是很快就能扭亏为盈的,是值得继续坚持和推广下去。

        更何况,张岱本身的目的也不在盈利,而在救灾。

        扣除前期投入的成本不说,像郑州织坊这种状况,只需要再额外花费区区五千多贯钱,就能让织坊中这将近三千名妇孺平安渡过灾年,天下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他都舍去一张老脸去妓院打秋风了,有什么道理不继续坚持下去?

        “织坊的建造也要尽快赶工,将这些妇孺收容在此,也不是为的让她们吃苦煎熬,能力之内尽量做好!”

        张岱在将织坊的运作状况巡察一番后,便又指着篱墙外的空地说道:“桑林要尽快造起,另再继续扩建一批居舍,若是今夏雨水不调,可能还会再有一波灾潮。州内生民已知此间能觅一份活路,届时或许会蜂拥至此,如若照应不善,救灾反成了害人。”

        不是可能,而是一定会。开元十五年灾情继续,天下五十州言旱、五十州言涝,届时会有更大的区域受到灾情的影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