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散发着墨香的报纸,从印刷坊中急速送出,经过层层传递,最终被恭敬地呈送到了太极殿的御书房内。

        任天鼎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了报纸。

        他没有看主刊,而是直接翻到了副刊“百家争鸣”。

        头版头条,那醒目的标题,立刻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先看向了那篇署名“湖广钱某”的反对文章。

        “……古人云,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士大夫,乃四维之表率,天下之栋梁。朝廷优待士人,非为私恩,乃是为天下计。今行‘一体纳粮’,是夺士绅之恒产,寒天下读书人之心。此举,与昔日春秋变法,弃礼义而重耕战,何其相似?虽能强国于一时,然严刑峻法,民怨沸腾,终至二世而亡。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今朝廷若执意效仿前国,行此恶政,则国本动摇,天下离心,其祸不远矣……”

        任天鼎看着这篇文章,眉头微微皱起。

        不得不说,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水平,引经据典,逻辑清晰,尤其对于那些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读书人来说,极具迷惑性和煽动性。

        他不动声色,继续看下去,目光移到了旁边那篇署名“金陵一小民”的驳斥文章。

        “……批驳者言,此言大谬!春秋变法,其核心乃‘利出一孔’,以耕战为唯一出路,禁绝百家,焚烧诗书,是为愚民。而我朝新政,核心乃‘天下大同’,是请与国同休之士绅,与黔首黎民一道,共担天下之责!此为开民智,而非愚民!”

        “批驳者又言,新政夺士绅之产,寒读书人之心。此言更是荒唐!自古以来,‘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乃为臣之道。士绅阶层,享受了国家最多的恩泽,读着圣贤之书,却在国家危难之际,连与民同担一份赋税都不肯,这岂是圣贤门徒所为?这与那些盘剥百姓的贪官污吏,又有何异?真正寒心的,不是朝廷的新政,而是尔等身为读书人,却无半点家国情怀的自私与冷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