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您希望能够自由地晾晒衣物,并且得到邻居的尊重,不被言语侮辱,对吗?”
李先生也愣了一下,随后用力点头:“没错!就是这个理!”
顾晚舟的开场白,没有指责,没有偏袒,只是精准地指出了双方最核心的**“需求”**。这让原本剑拔弩张的两家人,都感到了一丝被理解的意外。
“那么,我们可以从满足双方的核心需求入手。”顾晚舟继续说道,“陈太太需要一个不被干扰的采光空间,李先生需要一个能晾晒衣物并得到尊重的空间。这二者,并非完全冲突。”
季辰立刻在PAD上调出两家阳台的3D模拟图,并根据顾晚舟的思路,迅速生成了几种解决方案:
“方案A:在陈家阳台上方安装可伸缩遮雨棚,阻挡滴水。成本由陈家和社区共同承担。”
“方案B:李家将晾晒区域向内收缩30厘米,并安装带有导流槽的晾衣架,确保滴水不外溅。成本由李家自负,社区给予补贴。”
“方案C:社区协调,为李家提供一楼的公共晾晒区,并安装智能烘干设备,解决晾晒需求。”
顾晚舟看向两家人:“这三种方案,都可以解决物理上的滴水问题。但真正的关键在于——**‘尊重’**和**‘理解’**。”
她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两家人,声音更柔和,却也更有力量:“陈太太,当您抱怨李家时,是否可以尝试更平和的语气,而非带有攻击性?李先生,当您认为自己的权利受损时,是否也可以先尝试沟通,而非以过激言辞反击?”
顾晚舟的这番话,如同清泉般浇灭了两家人心中的怒火。他们都沉默了。他们意识到,顾晚舟看透了表象下的情感纠葛。
“凡人世界的矛盾,往往是言语的误会,和情绪的堆积。”顾晚舟继续说道,“就像书法一样,笔画再完美,没有‘气’和‘心’,也只是一个符号。人与人之间,也需要用心去交流,用‘尊重’去润滑关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