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安向顾晚舟讲述了她的故事:家中突发变故,父母身体不好,弟弟尚在读书。她作为长女,毅然放弃了文学梦想,选择了一份能够稳定支撑家庭的教师工作。

        “安安,你知道吗?”林语安低声说道,眼中泛着泪光,“有时夜深人静,我看着那些未完成的手稿,看着窗外的万家灯火,会觉得特别不甘心。那些曾经的梦想,就像一颗颗种子,埋在心里,却再也无法生根发芽。”

        顾晚舟静静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无法言喻的复杂情感。她能感受到林语安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能体会到她为家庭做出的牺牲。

        季辰则在一旁,他的PAD上,“凡人梦想放弃指数”和“内心挣扎指数”都达到了峰值。他看到了数据背后的**“凡人无奈”**。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凡人世界的“选择”,往往不是自由的,而是被“责任”和“爱”所捆绑。

        ——

        **【梦想与现实的交锋:长生者的无力与凡人的伟大】**

        当林语安问起顾晚舟的未来计划时,顾晚舟提到她希望通过“第二人生”项目,帮助更多凡人实现精神上的富足,甚至重新找回被现实磨灭的梦想。

        林语安眼神中闪过一丝憧憬,但随即又黯淡下来:“安安,你的理想很高远。可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能平安度过每一天,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就已经是一种奢望了。梦想……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脆弱。”

        她的这句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顾晚舟的心头。作为“长生者”,顾晚舟可以无尽地追求她的梦想,她拥有无限的时间去探索,去创造。她从未体会过“梦想被现实所困”的痛苦。

        在这一刻,顾晚舟感受到了她与凡人之间那道无形的鸿沟。她可以提供技术,可以提供资源,甚至可以提供“第二人生”这样的精神慰藉,但她无法替代凡人去承受那些“选择”的重量。

        她看到了林语安眼中那份被生活磨砺出的坚韧和伟大。那是一种凡人特有的、为了所爱之人而甘愿放弃自我的伟大。

        季辰感受到了顾晚舟内心的震动。他看到了顾晚舟眼神中,那份对凡人情感的“无力感”和“深刻的困惑”。他的“守护者”程序,开始主动评估,如何在这种非数据化的情感困境中,给予顾晚舟最有效的支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