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康养与科研?”顾承安放下筷子,“大哥,这听起来和顾氏主营的地产业务不太一样啊?”

        “是啊,大哥。”顾季阳也问道,“这个领域,人才很难找吧?特别是在生态科研方面,国内顶尖的专家就那么几个,还都在高校或科学院,很难挖动。”

        顾博远要的就是这句话。他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苦恼。“你们说得没错。我们已经接触了几位业内权威,但效果都不太理想。要么是薪资要求太高,要么是担心顾氏在这方面没有足够的专业背景,无法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甚至有几位专家,直接拒绝了我们的邀请,说他们更看重‘学术自由’和‘研究氛围’。”

        顾博远将“人才招募困境”这个难题,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摆在了餐桌上。他知道,以顾晚舟的智慧,她一定能听出其中的弦外之音。

        顾晚舟慢条斯理地吃着饭,她的咀嚼动作很轻,思绪却已飞速运转。她当然知道大哥是在向她“求助”。这个“人才招募困境”,正是“生态康养与科研基地”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她的“第二人生”中,为了组建“人类补完计划”的全球顶级科学家团队,她曾对全球范围内所有顶尖科研机构、实验室以及科学家们的特点、需求、职业发展路径,进行过最为详尽的分析和建模。她深知,对于真正的科研人才而言,“金钱”固然重要,但“理想”“自由”和“平台”,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

        “学术自由……研究氛围……”顾晚舟放下筷子,端起水杯轻抿一口。她的目光落在桌上那盆绿意盎然的盆栽上。

        “大哥,那些真正的科研人才,他们追求的,是能够留下‘痕迹’。”顾晚舟轻声开口,她的声音并不大,却有种让人不自觉专注倾听的力量,“他们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对世界产生真正的影响,能够被历史铭记。仅仅提供高薪和优渥的物质条件,对于他们而言,就像是给一位艺术家,一把金质的画笔,却没有给他一方能够尽情挥洒的画布。”

        顾博远眼神一亮,他知道,顾晚舟又开始“点拨”了。

        “那……我们能给他们什么?”顾博远虚心求教。

        顾晚舟看向顾博远,眼中带着一丝深邃。“大哥,你所构想的‘生态康养与科研基地’,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画布’。一片毗邻红树林湿地的海岸线,一个以‘红树林生态研究’为核心的全球性项目,这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