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那边呢?
该知道她两口子对顾扬文和顾大郎父子俩态度的早已心知肚明,就如黄县尉之前不就不搭理顾扬文了。
“要是老叔答应,无疑是最好的安排。”顾文轩想想还是点了句,“就是老人搬到老叔那儿,甩不掉老叔了。”
周半夏听出了弦外之意,笑道,“不怕,你有个好爹,他不会让我们太吃亏,何况老叔日子好了于我们也有利。
他那人是比较自私,但无害人之心,可以了。能帮一把是一把,九郎要读书科举,他也怕大房那爷俩乱来的。
就像大堂伯,他不为你着想,也会为他家儿子、文钰哥着想,大房那爷俩敢害文钰哥无法科举,他能把他们吃了。
只要他们这一点和我们站在同一条线上,可以了,我们本身就从未考虑过能从他们身上获得多大利益。
老叔那儿嘛,他是个聪明人,比起钱袋子,自然是他家九郎前程更重要,只要九郎还需你帮衬,他不会过分。”
这也是她之前为何明说只要八郎九郎勤奋好学,她两口子来日必然会想方设法为八郎九郎找个好书院的原因之一。
与三房和四房的关系,单靠金银利益维持长久不了的,是人就免不得贪心自家家底能再丰厚些,免不了得寸进尺。
也就暂且用好书院当诱饵在前面挂着,八郎九郎要能是个读书的种子,家族人才多了,自然是好事,不用说也该搭把手。
若是过于平庸,只要不是烂泥扶不上墙,也不是非走科举一道不可,像赵三郎当书办就很体面也安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