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子温柔的说:“那百惠要加油啦。”

        理惠检查了邮寄地址,确认正确,将明信片递给正子,“妈妈,明天上班路过邮局吗?拜托帮我寄出。”

        “好。放到妈妈的手提包里,不会忘的。”

        换了新环境的正子心情愉快很多,跟同事相处的也非常愉快。单亲妈妈带着三个年幼的孩子,很容易取得别人的同情。为了避免总是要解释“孩子们的父亲”的问题,正子一律以“山口先生不幸病故”的说法搪塞过去。

        对于太年幼的淑惠来说,她还不知道要问“爸爸去哪儿了”,那么对淑惠的说法就一直是“爸爸已经去世了”。

        对百惠来说,父亲是一个具体的人,曾经带她出去玩、给她买新裙子和洋娃娃,会亲切的喊她“我的小兔子”。她懵懂接受了母亲的说法,认为父亲真的“去世了”。

        至于理惠,她不记得那个男人。“父亲”这种东西,要负担起父亲的责任才能被人称为“父亲”,否则,只是个平平无奇的“供精者”罢了。

        开学前,正子受邀带着三姐妹跟同事一家去海边玩。

        三个女孩都背上绣有自己名字的书包,学校使用的大名都是日本汉字,正子为女儿们绣上各自的名字。百惠的书包是去年春天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买的新书包,百惠用的非常爱惜,到现在还有8成新。

        理惠的小书包是3岁上幼儿园的时候新买的,用了两年多,半旧了。

        淑惠的小书包是百惠上幼儿园时候的旧书包,正子拆了“百”,重新绣了“淑”,于是这个字显得特别的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