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视电讯这次决定对芯片、通讯及消费电子领域新增二十亿港元的投资,其中一半将侧重于技术开发,可以说是难得的改变。

        第八百二十二章我上我也行

        星视电讯垄断香港电信、互联网运营市场70%以上的份额,每个季度都能贡献十数二十亿港元的净利润,现金流是不会缺的,关键是这些利润最终流向哪里。

        郑家自六七十年代崛起港岛以来,惯用的生财术,都是从别人手里收购或并购优质资产,然后吃红利,又或者行情看涨时出售,罕有自己从无到有的去建设、经营一项优质资产。

        长和实业旗下的港口、电讯、零售以及能源等核心业务迅速壮大起来,大多如此。

        长和实业早期赖以发迹的地产业务,也喜欢直接买成熟的楼宇运营吃租,又或者买入白地捂盘待涨,少有积极开发。

        郑仲湘创办星视,借壳上市后几次融资扩大规模,虽说并没有得到郑家的直接资助,但前后入局的投资人,其实都是这些年跟着郑家风风雨雨,一路走过来的合作者。

        这些投资人与郑仲湘一样,都难免深深打入郑家郑基胜的烙印。

        星视与香港电讯的合并,说白了就是郑家这些年来一贯吃租思维的延续。

        当然,星视电讯这一次的董事会议,要说是多巨大的改变,却也未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