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罗贯中这些天来第八十次呈上辞官折子了,如此频繁的举动,仿佛他是在经历一场艰难的九九八十一难。
朱樉端起茶碗,轻抿了一小口,然后微笑着向罗贯中招手,说道:“老罗啊,咱们有话好说,何必如此激动呢?你先坐下,咱们慢慢谈。”
然而,罗贯中却像根木头一样,梗着脖子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他的态度异常坚决,这一次,他似乎下定决心,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朱樉看着罗贯中那满脸倔强的样子,嘴角不由得泛起一丝微笑。
他轻笑着说:“你看看你,不就是这么点小事嘛,值得你这位文学大家如此着急上火吗?”
罗贯中面沉似水,他的鼻孔中喷出一股粗气,仿佛对什么事情极为不满。紧接着,他发出了一声冷哼,那声音冰冷而又充满了不屑。
然后,他用一种瓮声瓮气的语调说道:“俗话说得好,皇上不差饿的兵。如果军中的粮草供应断绝,那些将士们可不会善罢甘休,他们手中的刀枪可不会认得人啊!”
说到这里,罗贯中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让对方有时间思考他话中的含义。
接着,他再次恳切地请求道:“王爷啊,官场仕途实在不是我这种草民所能适应的。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能够回到家乡,去整理我那尚未完成的书稿。”
“还望王爷您能够怜悯我这一片苦心,放我辞官回乡吧。”罗贯中言辞恳切,眼中流露出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渴望。
然而,当朱樉听到罗贯中从自称“老臣”变成了“草民”时,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
朱樉心里很清楚,罗贯中如果真的不想当官,那他当初又何必和他的老师施耐庵一起去投靠张士诚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