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朱樉对罗贯中这个人也算是有所了解。
在正史上,赤壁之战的主角一直都是周瑜,就连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描述的也是周瑜的风采。
可是,罗贯中却硬生生地把“借东风”这个情节安在了诸葛亮的身上。
难道说,罗贯中是故意要神话诸葛亮这个人物吗?
朱樉心里暗自思忖着,罗贯中这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其职业生涯初期便遭遇了天才少年李文忠这样强劲的对手。
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并不眷顾,最终导致他在沙场上遭受重创,被驱逐出张士诚的幕府,落得个郁郁寡欢、抱憾而终的结局。
对于罗贯中而言,他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始终未能等来那场期盼已久的‘东风’。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他将所有的遗憾都倾注到了书中诸葛亮这一角色身上。
当朱樉凝视着那封“辞职信”时,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调侃道:“老罗啊,你尚未完成匡扶汉室的大业,就这样轻易地选择退出,难道真的舍得吗?”
这句话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在了罗贯中的心上。
他沉默不语,因为他深知秦王口中的“匡扶汉室”并非仅仅指代历史上的汉朝,而是泛指每个读书人毕生所追求的理想与抱负——齐家、治国、平天下。
罗贯中不禁想起了宋代诗人汪洙的那句名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